有工作,十天里头有,八天不回家。
至于张秀英,虽然上一些年纪,但因为之前生活环境的影响,张秀英没有自己的圈子。
所以。
在整个郭家,刘嘉就是一个闲人,一个忙得手脚不挨地的闲人。
保姆做的那些事情他全都做,保姆不做的事情,他也揽在身上。
可即便这样,也没有挽回郭晓燕的心。
想想上一辈子,刘嘉眉头微微皱了起来。
而今天,自己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情形。
郭致远坐在自己的对面,热心的跟自己聊聊家常,并且,还解释了当初,郭建军为什么会给家里钱的原因。
郭建军对自己更是热情,生怕自己尴尬,前前后后都在为自己打圆场。
郭晓兰看自己的眼神也充满善意。
张秀英更是说,亲自去厨房做了松鼠鱼。
这可是一道硬菜,刘嘉记得清清楚楚,如果家里不是来尊贵的人,张秀英是不会亲自下厨的。
这道松鼠鱼,哪怕是三个孩子央求,也要看张秀英的心情,才能吃地上。
唯一一个对自己阴晴不定的,就是郭晓燕了。
不过,刘嘉并不太在意。
离婚以后的这段时间里,刘嘉也跟郭晓燕接触过。
对于郭晓燕冷一阵热一阵的性子,刘嘉也早就不放在心上了。
将周围的人都看了一圈,最后,刘嘉的目光停在郭晓燕的身上。
今天的郭晓燕穿的很特别。
平常在外面见她的时候,穿的都是连衣裙,但今天,郭晓燕穿了长裤。
背景长裤配上小皮鞋,上身是木耳边的白衬衣。
这一套打扮让刘嘉感觉有些意外。
说实话,刘嘉还真是头一次看到郭晓燕这么穿。
木耳边的小衬衣将郭晓燕衬托得清丽脱俗,就像山谷里悠悠开放的兰花。
从认识郭晓燕到现在,她给人的感觉都是这样,气质优雅,恬逸安静。
当初,刘嘉也是让她身上的独有的气质迷得魂儿都丢了。
恰好这时郭晓燕端过来了瓜子,看到刘嘉在朝自己这边看,便问了一句。
“对了,娘的衣服做上了吗?”
直到现在,郭晓燕还惦记着给张桂兰裁衣服的事情。
衣服已经裁好了,也给了刘嘉了。
只可惜自己不会针线活,不然,肯定会把衣服做成成品再送回去。
话问出来,郭晓燕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。
当初嫁给刘嘉,很多人起哄着让自己给婆婆做一件衣服。
但,张桂兰却拒绝了。
村子里有习俗。
刚嫁进门的新媳妇,要向家里人展现一下自己的本事。
说得直白一些,就是让人家看看手工活。
如果哪家媳妇的衣服做得整齐,针脚均匀,人们就会夸他们家娶了一个好媳妇。
相反。
娶进来的媳妇如果不会针线活,是会被人笑话的。
通常情况下。
新媳妇要给小姑子做衣服,如果没有小姑子的话,就给婆婆做。
一开始的时候,郭晓燕也没有听说过这个习俗。
直到嫁给刘嘉,有人说起这件事情来,郭晓燕才措手不及。
而张桂兰则是说,自己是城里来的女孩子,不会干针线活,所以就不要让大家为难自己了。
听张桂兰找了这个借口,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,一脸失落。
而郭晓燕也悄悄地松了一口气。
好在自己聪明,试了几次以后学会了裁衣服,一些眼红自己的人,这才不笑话自己了。
郭晓燕正在愣神,刘嘉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。
“做好了,挺合身的,嫂子做的。”
“那,你后来买的那些布料……也都做成衣服了吗?”
提到在建设供销社里发生的事情,郭晓燕脸上也有一些不自然。
刘嘉尴尬地咳嗽一声。
当时。
如果没有郭晓燕解围,估计自己跟李振和就要被抓进去了。
现在想想。
虽然跟郭晓燕离婚了,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交集仿佛还在。
刘嘉点点头,“我把布料给了嫂子了,让她看着办吧,有没有做成衣服我也不清楚。”
郭晓燕不再说话。
郭建军再次来到沙发旁边,笑眯眯地望着郭晓燕跟刘嘉,目光当中满是看热闹的意思。
当着郭致远的面郭晓燕不好,给郭建军甩白眼,却有意无意的咳嗽了两声,就像刘嘉刚才那样。
虽然咳嗽的声音不大,但谁都能够听得出来,这是刻意咳嗽出来的。
“燕儿,你也不用看我不顺眼了,菜都摆到桌子上了,妈叫我过来叫你们吃饭。”
郭建军拿出张秀英的话做挡箭牌。
第261章 前丈母娘做了松鼠鱼。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